2023年,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特色产品加工招商引资暨产销对接推介会现场签订框架协议1400余万元;青海省黄南州特色产品展览展示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涵盖有机畜牧、智慧农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多个板块的14个项目签约,总额达1.92亿元……
(资料图)
按照“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有形无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2023年以来,滨海新区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精准帮扶,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了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升级版”。
搭建平台 传播区域品牌
近日,青海省黄南州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园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这是继天津对口支援甘南特色产业园、黄南州合作交流中心成立之后,西部地区在新区成立的又一个集展示、批发、零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产业园成立当天,来自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商贸促进协会秘书关却加就将自己带来的唐卡艺术品、藏香、手串、冷鲜肉等摆到了园区里,期待通过平台帮助这些高原特产进一步打开销路。
与此同时,在刚刚结束的青海省黄南州特色产品展览展示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天津滨海联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和同仁市人民政府签订500万元协议,用于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天津滨海联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告诉记者,协议签订后,联科科技将在数字经济、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为同仁市提供技术支持,以直播电商形式赋能乡村振兴,宣传推广当地优质农特产品。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滨海新区通过各种方式推荐结对地区优质农特产品、文旅资源,如围绕名企进黄南、津陇共振兴等合作交流洽谈大会,以及兰洽会、青洽会等品牌活动,推动当地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借助亚布力论坛、津洽会、民洽会等展会平台,助力结对地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带动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越来越多西部特产走进了滨海新区以及天津市市民的视野。接下来,区商务和投促局将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品种优良的特色农牧渔产品,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同时,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更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滨海之为、滨海之力、滨海之智。”区商务和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帮扶 做深做实“三交”工作
近日,新区出台《滨海新区劳务品牌打造实施意见》,启动劳务品牌打造工程,根据意见,新区将支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黄南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和天水市张家川县打造升级自己的劳务品牌,促进结对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切实发挥“小切口促进大就业”作用;同样在不久前,泰达一小师生同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堡山小学的师生们一道再次在云端相聚,通过一场思政主题云读书活动,让两地师生增进了友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了科学文化综合素养……
记者了解到,在劳务协作、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产业合作、社会帮扶等各项工作中,滨海新区坚持把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作为分内之事,立足当地所需、新区所能,加大产业、民生、智力帮扶力度,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文化支援,拓展“组团式”帮扶效能,增强当地“造血”功能,并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路径已经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转为统筹集中,工作模式由偏重‘输血’转为注重‘造血’,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今年,我们制定了《滨海新区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2023年实施方案》和12个专项工作方案,自3月份开始至今,各工作组积极赴结对地区开展调研交流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学访帮扶、爱心捐赠等,进一步巩固了各项帮扶工作成果。”区商务和投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区将“一头”抓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助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另一头”抓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复制推广新区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合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深化协作支援推动共同发展,聚焦精准帮扶,既要支持甘肃合作市、张家川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实做优产业园区共建,引导更多优质企业赴甘发展,也要在对口支援青海黄南州工作中,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我们将继续擦亮‘组团式’教育、医疗支援品牌,支持受援地民生改善。同时,还将进一步深化协作陕西水源区、对口合作吉林长春工作,推动区域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介绍道。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新区也将全面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把对口支援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重要要求,把推进互嵌式“三交”深度融入到重点工作当中,持续创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百行百业交流行”主题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