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讯:推进广西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共同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05-25 17:0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沿江、沿边,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立足壮乡实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区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普通话普及率增速喜人


(资料图片)

“2020年,我们的普通话普及率达到了85.68%,超过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将近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排名首位……”2022年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刘友谊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充满激情地说。

广西是全国率先完成一、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省区,也是全国率先完成县域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的省区。2021年,111个县(市、区)完成督导评估任务。同年,召开自治区语言文字会议,委员单位调整为47个,确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引领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的推普工作,广西将群众“是否会讲普通话”纳入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手册统计内容,将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列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推普乡村行”等活动,实现乡村精准推普。每年推普周期间,开展“六个一”(即自治区组织一期推普公益示范课堂、制作一个推普宣传片或一套推普学习视频资料、开展一次基层推普调查、组织一次主题文化下乡活动、制作一套普通话学习手册、建好一个推普学习网络平台)活动,多管齐下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区83.03%的脱贫人口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基本消除青壮年农民致富道路上的语言障碍。“学会了普通话,以后我外出务工就敢开口了,找工作就不会那么难了!”在广西三江县白文村举办的推普培训班上,一位由害羞变得自信的小伙子开心地说。

2021年,全区在各市全面启动县域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着力打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台,掀起了新一轮推普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同时,推动乡村农家书屋提质升级,建设乡村“推普之家”,使之成为繁荣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推普骨干、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和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讲习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动力。当年5月,全区在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率先启动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及“经典润乡土”活动,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该村吴爱仙积极学习和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刊登在2022年9月16日“学习强国”上。2018年以来,忻城县加大对乡村教师、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民的普通话培训力度,深入村屯开展青壮年农民“普通话+技能”培训、教师普通话培训及“小手拉大手”等活动100余场次。经过努力,忻城县41.82万农村人口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在致富路上享受到“语言红利”。这个脱贫县的推普故事,成为广西111个县域的缩影。“我们每年都通过开展推普公益课堂、农民普通话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普通话等方式,帮助当地部分有语言障碍的群众掌握普通话交流的方法。”忻城县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欣喜地说。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2016年,贺州学院建成全区首个实体语言博物馆;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建成。目前,两个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习基地。

截至2022年,广西连续23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连续10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每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全区各地在开展“推普大篷车”进乡村、“经典润乡土”活动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民族节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营造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浓厚氛围。

2019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首次设立以广西为代表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充分展示了广西取得的成就。10年来,自治区语委先后多次在全国教育扶贫论坛、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和国家语委年度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广西经验”获得肯定和推广。广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